歇后语,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独具中国特色、不乏幽默色彩的语言形式,被喻作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&ldquo一束智慧的花朵&rdquo。
   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,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,像谜面,后半截是解释、说明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
    值得关注的是,在大量的歇后语中,不乏与茶有关的精品。
    这是因为歇后语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、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幽默风趣、耐人寻味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特性,这些都与我们的茶文化特性一脉相承。
    涉茶歇后语主要分以下几类。
    1、[茶壶里边有文章]
    涉茶歇后语中,有着大量以&ldquo茶壶&rdquo为载体制作而成的歇后语。
    比如:
    茶壶里喊冤&mdash&mdash胡(壶)闹
    茶壶里煮挂面&mdash&mdash难怪(拐)
    茶壶里开染坊&mdash&mdash无法摆布
    茶壶里贴饼子&mdash&mdash无法下手
    茶壶里洗澡&mdash&mdash扑腾不开
    茶壶没肚儿&mdash&mdash光剩嘴
    抱着茶壶喝水&mdash&mdash嘴对嘴
    茶壶茶盖&mdash&mdash不分离
    2、[和茶馆相关的歇后语]
    在这类涉茶歇后语中,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,举凡茶馆、茶铺里的一切,水、服务员、龙门阵、茶盘、甚至于阿庆嫂等,全都被活用进歇后语之中,添趣添味。
    比如:
    茶铺里的水&mdash&mdash滚开
    茶馆里摆龙门阵&mdash&mdash想起什么说什么
    茶馆里伸手&mdash&mdash胡(壶)来
    服务员上茶&mdash&mdash和(壶)盘托出
    阿庆嫂倒茶&mdash&mdash滴水不漏
    口渴遇见卖茶人&mdash&mdash正合适
    3、[茶事歇后语]
    这类涉茶歇后语的特点是,百般茶事皆文章,沏茶、泡茶,都可以演绎出言外之意来,耐人寻味。
    比如:
    爆米花沏茶&mdash&mdash泡汤了
    玻璃杯沏茶&mdash&mdash看到底
    不倒翁沏茶&mdash&mdash没水平
    茶碗打酒&mdash&mdash不在乎(壶)
    春茶尖儿&mdash&mdash又鲜又嫩
    滚水泡茶&mdash&mdash又浓又香
    冷水泡茶&mdash&mdash无味
    茶里放盐&mdash&mdash惹人嫌(咸)
    茶食店失火&mdash&mdash果然(燃)
    茶杯里放块糖&mdash&mdash寿命不长
    茶杯盖儿上放鸡蛋&mdash&mdash靠不住
   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,涉茶歇后语还会不断产生新的作品来,这正是茶文化走向群众、走向生活和走向繁荣的象征。
    茶道大师们秉承这样的信念,只有将艺术融合贯穿于生活,真正的艺术鉴赏才有可能。因此他们力求将在茶室中习得的高度优雅来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,在任何场合,他们都保持精神上的平静他们的谈吐永远不会干扰周围的和谐。服装的剪裁与颜色,举止与步态都表露出艺术的人格。
    茶,初为药用,后渐成饮品。在8世纪的中国,饮茶作为雅趣而进入诗歌领域。15世纪的日本把饮茶尊崇为一种审美的宗教,即茶道。茶道是对尘世琐事中隐藏之美的崇拜,它教导纯粹与和谐,人际敬爱的奥秘,社会秩序的浪漫精神。茶道本质上是对不完美的崇拜,是在人生宿命的诸多不可能中试图完成可能的一种温良的希图。
    茶从来不是一种聊作消遣的玩物与饮食,它是庸蠹尘世里一抹清欢,是得知玄鉴之道的眼睛,是守得静笃之境的耐心。匆匆忙忙的人品尝不到它的意隽,冷漠荒芜的人体会不到它的情长。唯有心怀悲悯与同情,景慕它尊崇它的人,才能得到教诲,在嘈杂与烦恼的红尘姑且跳脱出来,进入恬淡清静的,美的世界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