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人说和某人性格不合,常用一个时髦的词,带港式英文,叫作&ldquo唔啱channel&rdquo意为&ldquo和他不是一个频道&rdquo的,没有共同语言。也有更小资一点的说法,是&ldquo他不是我的那杯茶&rdquo。大众化一点,可以说&ldquo唔啱嘴型&rdquo,意为&ldquo鸡同鸭讲&rdquo,无法沟通。
粤语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方言,来源于粤剧的有不少,有的来自脍炙人口的剧情,有的来自粤剧行内的俗语、歇后语。我们常常把它念在嘴边,却早已不知从何而来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来自粤剧中的歇后语,看看它们是怎样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。
1、[二花面颈]&mdash&mdash当堂火爆
[解读]:指脾气、 性格急躁暴烈的人。二花面,多演此类人物,如张飞、李逵等。颈,在广州话中指脾气。
2、[七姐翻宫装]&mdash&mdash花样诸多
[解读]:指某人很多花招。《仙姬送子》 戏中,众仙姬穿的戏服能当场翻转变成另一种颜色。
3、[二皮老倌]&mdash&mdash唔做得主
[解读]:指二线演员做不了主角。二皮老倌,即二线演员。 引申为生活中当不了家,没有决定权的人。
4、[大板凳]&mdash&mdash位位坐得
[解读]:指能演多种行当,但通常指没有特别精通一门技艺的演员。
5、[石屎楼]&mdash&mdash无叮无板
[解读]:比喻演唱没有节拍。&ldquo叮&rdquo 谐&ldquo钉&rdquo,石屎楼(广州话),指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,没有铁钉,木板。
6、[八仙贺寿]&mdash&mdash老排场
[解读]:《八仙贺寿》 是往时戏班日场献演的一折例戏。比喻循例故事老是搬演, 没有新意。又指表演简单、重复。
7、[通台老倌]&mdash&mdash样样来得
[解读]:指有多种技艺的人。 从前草台班演戏、 奏乐只有几个人, 工夫随时可以互调, 名为&ldquo六场通透&rdquo, 即&ldquo多面手&rdquo。
8、[大拉扯]&mdash&mdash专门打杂
[解读]:指专门负责杂务的忙人。杂,表演行当之一,专演戏中闲角。大拉扯属十大行当中的杂行。
9、[小生叫正旦]&mdash&mdash冇钱
[解读]:冇钱谐&ldquo母亲&rdquo。 戏棚官话&ldquo母亲&rdquo二字念来音近广州话&ldquo冇钱&rdquo。冇(广州话), 没的意思。
10、[大花面抹眼泪]&mdash&mdash离行离列
[解读]:花面行当化妆,脸上涂抹很多油彩,不敷粉,容易揩混,因此在表演抹眼泪时手,脸必须保持距离。 泛指生活中人、 事差距甚大。 列,行列的意思。
11、[六国大封相]&mdash&mdash尽地出齐
[解读]:比喻应有尽有,和盘托出的意思。《六国大封相》 是展示全班阵容、展现行当艺术的例戏。
12、[开场锣鼓]&mdash&mdash热闹一番
[解读]:早期戏班演戏为招徕观众,在开场前先打一番锣鼓,又叫&ldquo闹台&rdquo,也起到静场的作用。
13、[大开门]&mdash&mdash一团和气
[解读]:指彼此态度,和蔼可亲。大开门,粤剧吹奏牌子曲,用于欢欣、热闹的场面。
14、[上白米]&mdash&mdash无糠
[解读]:比喻唱功拙劣,腔口不佳。 广州话&ldquo糠&rdquo谐&ldquo腔&rdquo。
15、[白鼻哥考试]&mdash&mdash听丢架
[解读]:原指不学无术、 考试落第之人。听丢架,即等着出丑的意思。古装戏中白鼻丑生演科场落第时,口中道白:&ldquo今科不中,下科再来。&rdquo 表现其不知羞耻之态。
前几年,香港流行过一句&ldquo唔啱channel&rdquo,意为&ldquo和他不是一个频道&rdquo的,没有共同语言。更小资一点的说法有,&ldquo佢唔系我杯茶&rdquo。用粤语来说,就是&ldquo鸡同鸭讲&rdquo,无法沟通。
年纪稍大的广州人,会说&ldquo唔岩合尺(音河车)&rdquo。这是来自粤剧表演中的说法,意为跑调了,唱不下去了。广州人常用&ldquo爆棚&rdquo形容人山人海的场面,这个词也来自粤剧演出,指看戏的人很多,把戏棚的挤爆了。类似的还有&ldquo爆肚&rdquo,指演员即兴讲的台词。&ldquo六国大封相&rdquo,指人多场面乱,情况很复杂。这些隐语和歇后语,都来自于粤剧戏台。
粤曲演唱有&ldquo叮&rdquo有&ldquo板&rdquo,演员演唱时不合叮板,俗称&ldquo撞板&rdquo。&ldquo撞板&rdquo已成为粤语常用语,有什么事情办不妥、犯了禁忌,就说:&ldquo弊家伙,撞板!&rdquo老广州还有一句歇后语,叫作&ldquo床底下破柴&mdash&mdash撞晒板&rdquo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